欢迎访问南华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联络部!

南华大学 | 联系我们
网站首页机构设置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党建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11金2银!继续冲!!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5日 18:13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浏览次数:

7月31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湖南省赛现场赛在南华大学开赛。8月1日,比赛成绩公示,南华大学获得一等奖11项、二等奖2项,获一等奖总数位列省属高校第1。

自大赛启动以来,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筹备与组织工作,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心携手各学院,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从项目挖掘、建库培育、重点辅导、赛前演练等多维度发力,将创新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

全校累计报名项目12909项,参赛生45811人次,项目数与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。经学院初赛、校级复赛,以及网络评审,最终有11个项目进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湖南省赛现场赛,并全部获奖。

高教主赛道中,9个项目获一等奖,1个项目获二等奖;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中,1个项目获一等奖。另外,通过网络评审的省赛产业赛道,获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。

创新浪潮,青春飞扬。一起来了解获奖项目吧

   01、柔能光电——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柔韧性突破者(一等奖)

柔能光电项目致力于推进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,目前已与4家公司达成合作,未来将继续推进规模量产,让柔性钙钛矿电池应用于低空飞行设备、新能源汽车等更多应用场景,让中国在光伏领域的领跑更进一步。

02、辐净新生——高通量非接触式净化水行业引领者(一等奖)

本项目基于独创非接触式膜蒸馏法,实现三大技术创新:抗结垢雾化技术——超细雾喷头与双风扇结构协同,增大水通量,提高蒸馏效率;智能追光热泵技术——通过智能追光设计和热泵余热回收,突破单一能源依赖,提高能源利用率;核级抗腐蚀PTFE膜——强化疏水特性,显著减少膜湿润、膜污染问题,延长蒸馏膜的使用寿命。团队旨在以低成本高性能优势推动技术规模化落地,该放射性废水净化装置精准服务核电站、医疗放射科及核实验室场景。

03、以气驭力——高压气体为压力源的气液传动系统开拓者(一等奖)

本项目以高压气体驱动创新构建气液传动系统的方案,构建了一套ASM智能化气液传动系统,通过三大技术创新,突破了高压气体“难密封、难调控、传输压力不稳定”的三大难题,性能比肩进口设备,能耗降超80%、成本降30%,成功实现了关键领域国产替代。

04、注微固新——领跑碳中和背景下0碳微生物注浆加固新赛道(一等奖)

本项目针对传统岩土加固材料污染大、成本高、易堵塞等问题,依托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,通过定向驯化与基因编辑技术,历时2年6个月,经过600余次实验,建立了国内首个加固修复领域的菌种资源库,并研发了6项微生物注浆加固设备,实现了微生物加固技术的现场应用。

05、钙创未来——超薄柔性钙钛矿智启避阳新时代(一等奖)

本项目聚焦于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“落地成伞”,未来将致力于把钙钛矿高端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世锦烟火。

06、高频探芯之眼——3.6Hz近场谐波探测的开拓者(一等奖)

本项目发明了一款非线性节点探测器,用于检测微型非法设备,致力于保障国民信息安全。

07、焕然一“心”——新型介入无植入药物球囊装置(一等奖)

本项目针对急性心肌梗死,采用波形折叠外囊、双端块气及囊双导血孔技术,实现药物精准递送与病变隔离,避免冲刷并延长滞留时间。贯彻“介入无植入”理念,释放溶栓及抗增殖药物,避免支架残留,降低再狭窄风险,尤适高危患者。国产化降低成本30%,已获专利并完成动物实验,正推进量产及临床合作,前景广阔。

08、岩识探矿——国内人工智能岩石分析可视化模型探索者(一等奖)

铀资源作为我国核工业的“粮食”和国防战略资源,长期依赖进口,安全风险突出。传统勘探效率低下,为破解这一“卡脖子”难题,团队将AI融入到矿产勘查中,首创“岩识探铀”系统,本系统在湘中地区铀矿勘探中,与传统方法相比更节约、更高效、更精准。团队成员围绕成果发表8篇论文,申请多项专利。该成果获多位行业专家推荐,并且已经通过查新结果为国内首创。

09、核安卫士——可视化无人探测开拓者 (一等奖)

本项目聚焦核能安全领域,自主研发无人值守核设施健康监管系统,突破核辐射监测三大技术瓶颈:数字化表征难、探测上限低、混合场探测空白。通过集成耐辐照摄像机、超宽量程探测器与VSLAM智能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,构建辐射监测-动态建模-智能决策闭环系统,实现核设施全周期无人化监管。

10、铀尾守护——“水土气”一体化协同修复铀尾矿库区的领航者(一等奖)

本项目以“铀尾矿库·生态修复”为使命,攻克放射性渗流水资源化处理,放射性污染土壤固核修复,放射性氡气屏蔽控制三大难关,实现120亩污染区生态复绿,完成300吨废水治理,辐射值降至饮用水标准。团队融合资源与环境、核科学技术、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五个专业,用创新科技封存历史隐患,以责任守护青山未来。

11、心脉慧图——心血管疾病多模态知识图谱与智能平台(一等奖)

"智脉心血管AI平台"聚焦心血管疾病智能诊疗,整合多模态知识图谱(临床文本/影像/生理信号)与垂直大模型,致力于推动AI医疗从辅助诊断向预测防治升级,提供NeuroPulse高精模型——实时疾病识别与个性化诊疗;自驱动Agent——辅助教学、科研与决策;API/终端适配——兼容8K设备、移动急诊套件。

12、智护联滴——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输液工作站(二等奖)

本项目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输液工作站,通过多源感知、AI核验等核心技术,实现输液精准监测、自动换药与高效响应,降低风险,提升医护效率与患者体验,获7项知识产权与3家医院试点认可。

13、砼核智创——核电水泥固化存放体系革新的破局者(二等奖)

本项目针对阳江核电水泥固化存储难题,研发智能密封存储装置,通过气体循环、螺旋除尘、智能称量三大技术,将水泥保质期从3个月延至6个月,降本增效,助力核电废物处理国产化与绿色低碳转型。

创新不止步,青春正飞扬。赛场结硕果,初心向远方。一个个身影闪耀,一次次突破难忘。正青春,耀南华,这股劲儿,够燃!南华精神,再攀高峰!冲!

上一条:校友回湘 | 电气工程学院2001级自动化01班校友二十周年返校聚会 下一条:校党委书记高山率队赴湖北武汉推动校企合作和“校友回湘”工作

关闭

 

湖南·衡阳·南华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联络办公室版权所有  

联系我们:0734-8281997 邮箱:2598835759@qq.com  邮编:421001    

地址: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西苑一办公楼105室

 
基金会在线捐赠